话?音未落,众学子便纷纷出言响应:
“自然不能!”
“打他!”
“天下没?有这般道理!”
“此仇不报,枉为男儿!”
成功发动群众之后,秦放鹤满意地收回视线,复又看向?李先生,“所以为国者为君者,该打,要打,当打应打,此为扬我?国威,保境安民?。”
看,非我?一人所愿,众人皆是如此。
“其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与国战,所需甚大,亦要满朝文武协作?……如此大战,需得倾举国之力,长此以往,国库空虚已是必然……”
秦放鹤略略停顿,语气措辞稍变,变得更加浅显直白?,“其三,战争残酷,于当朝者而言或许只是奏折上短短一个?数字,但落在百姓身上,实属无法承受之痛。死去的将士,哪个?不是谁的父亲,谁的儿子,谁的丈夫?一人亡,则一家亡……年复一年,民?间十室九空,百姓自然难以承受,固有民?怨者,皆从此处起。”
说白?了,帝王想打,朝廷和文武百官们可打可不打,甚至大部分想要建功立业的官员也?想打。
但后果对百姓而言,也?是实实在在的痛。
时人论证,大多发自本身,再或由民?窥官,由官及民?,鲜有如此三分之时。
李先生颇觉耳目一新,在心里反复咀嚼一回,又问道:“那依你之见?,到底该打还?是不该打?”
“该打,但不可为了打而打。”秦放鹤的总结干脆利落。
“战争便是一场豪赌,也?如买卖,只要利润够高就值得。
昔日大汉之战,辽阔我?中华之疆域,震响我?中原之威名,使万国来朝来拜,四邻予取予求,如此伟绩,可震千古!然过犹不及……”
代价惨烈是真?,回报丰厚也?是真?,若不打得一拳开,怎来后世之安定祥和?
乱世之中,敌人才不会跟你讲什么仁义道德。
“学生方才言论,皆是旁观者清,若身处其间,只怕也?……”秦放鹤叹道。
“如果怎样怎样”
“换做是我?怎样怎样”
“本该怎样怎样……”
可是“如果”,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后人论史,谁不是马后炮?
知道结果后上帝视角看全局,哪个?不是诸葛亮?
不过以史为鉴,仅此而已。
李先生听罢,颇有些感慨,“你年纪虽小,行事却沉稳,不错,坐吧。”
又看陈嘉伟,“你对古史知得几分?”
秦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