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
这三年时间里,家里的地已经从之前的一百多亩变成了三百多亩,除了几十亩果园外都是良田,褚家已经成了长沣村有名的地主了,即便朝廷轻徭薄赋,但每年依旧要交大笔的赋税。免除一百亩赋税对家里来说也算节省下一笔开支。
镇上的店面早就已经倒手给了爷爷一家,县城里的铺面则是郝掌柜和安安在打理,这两年里,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而且在阳京城又买了一个铺面租了出去。安安似乎特别喜欢买地、买房子,家里这些地得有一半是安安缠着褚义买下来的。
成为秀才以后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到县学听学,这样,满满就开始上午在县学听教谕讲习,下午去沈先生那儿解疑,准备三年后的乡试,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现在他还是住在褚记食肆的后院,爹爹带着小妹田田负责照顾他每日三餐,阿爹偶尔也会带着松松柏柏过来。只有早早,现在还在学堂读书,寻常见不到。
田田很喜欢大哥哥,每日满满下学归家,田田都要缠着他讲故事,念书,三岁的小人儿,已经快能背下整本的三字经了!满满也不嫌她烦,每每都会耐心哄着。
“你倒是不嫌她烦,天天叽叽喳喳个不停,也不知哪里来这么多话!”安杨笑着摇头。
“没事儿爹爹,田田喜欢和我说话,我很开心。你也很开心对不对,田田?”“嗯,田田最喜欢大哥了!”看着两兄妹说着些无聊的话还这么和谐,安杨摇摇头走开了。
考上秀才并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学政来了要考试,岁末要考试,考试不合格或者出现违法或有伤风化的事就会降等甚至革除秀才功名。所以为了不被降等,还得日夜苦读啊!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科考,通过科考来确定参加乡试的人选。
日子一天天地过着,转眼就快到了乡试的时候,徽朝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省省府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也就是金陵和阳京以及各省省府。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考生于每场正场前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也就是说,乡试要联考九天,相当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力。
阳京乡试的《四书》题和贴试诗题由皇帝钦命,其余考试内容由主考、同考官员命题;各省乡试均由主考命题。阳京乡试正副主考都是皇
帝指定的翰林出身进士,一、二品大员。
七月中旬安杨就带着满满去了之前在阳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