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一开始没有想到这方面去?无非就是没有先例罢了。
多少君王在登位之前礼贤下士,登位之后就不再复之前的贤德面孔。
这是上位者的长有转变,是以翁老被一叶障目,没有第一时间就分辨清楚。
“有这样的君王,是大秦子民之幸。”枭雄、仁德,这两种帝王品质居然同时出现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隐者闭眼道,“师弟,如果再早上几十年,陛下早些年出世,只怕我就要违背对自己的承诺,下山辅佐于君王了。”
鬼谷纵横一生,一旦得遇心中理想的君主很难忍住不动心。
隐者欣赏秦四世的杀伐果断,同时更欣赏他对百姓的仁德品质。
这样的君主,将注定会轰轰烈烈一生,只有跟随着这样的君主,才能让他纵情施展一身纵横之术。
“那师兄你可比师弟晚了一步啊。”翁老可没忘记是自己先入秦为民的。
“不晚,我还活着不是么。”隐者笑着道。
今陛下才成长,他却已老叟,但他们能够相遇,就是人间幸事一件。
把赵燕歌引为心中明主的隐者不知晓,其余百家都是他这样想的。
一个能够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一身才华,这样的君王哪里找,现在有这么一个君王出现,还不赶紧抱紧大腿。
如果说儒家在赵燕歌之前还有引导朝堂风向,准备让天下奉行以“仁”为本,传播儒家思想的话,那么和赵燕歌一番剖明心志的谈话以后,左相就放弃了这个心中野望。
周时君王选择以“礼”治天下,最后还不是架不住“无礼之徒”的蛮横。
而他儒家呢,如果本身不具备足够的实力,万一以后遇上“不仁德”却又很有实力的家伙,绝对无法继续维持儒家的“仁德”。
反观法家,面对“不法之徒”,又有实力,又有律法约束,虽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可是就现在看来,他们无疑比儒家更加适合大秦。
儒家只是想让他们儒家的名声在天下人心中更进一步而已,本身并没有颠覆朝纲的打算,尤其是赵燕歌结合儒家的特长,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专注教育事业,努力达成教化天下的成就。
真要有实现“天下大同”的那一天,天下谁还能忘得了他们儒家。
至此,左相就一直专注大秦的教育事业。
第108章
这是一个璀璨至极的时代,就在天下百姓都还在基本生存线上挣扎的时候,一些先驱们就已经挣脱肉身的束缚,升华到了精神上去。
百花齐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