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话给了他希望。他紧张地问:“去哪里?”
“修道院。记住,从此以后你不是妓女的儿子,是我在城外收养的孤儿。你也不叫罗耶尔,叫丹。”
男人转身就走,罗耶尔站在原地。他回头看着母亲,直到看到有人来把母亲的尸身抬走,才抹了一把眼泪,踏着风雪,慌忙跟上男人的脚步。
他走在男人的影子里,怯懦地问:“先生,您怎么称呼?”
“我姓格列高利,你应该和明都的所有人一样,称呼我为——主教大人。”
亚当追寻着两人的脚步进城。兜兜转转,他来到了修道院。透过修道院的玻璃窗,他看到了一个少年版的罗耶尔——不,现在应该叫丹。
贵族家的孩童通常十岁之前就会进入修道院学习,而丹既不是贵族,入学年龄也超过同学,自然受到了同学的排挤与嘲笑。
丹并不在意。
和他从小遭受的恶意相比,修道院同学的恶作剧简直说得上天真,至多也不过是往他的汤里放条虫子、在他的桌子上写下侮辱的话。而那些侮辱的话,和他听过的穷人之间的谩骂相比,也堪称文雅,翻来覆去也不过是“孤儿”、“野狗”之类的词语。
丹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再次翻开《光阴神教典》,熟读着关于忍耐与节制的教诲。他的指尖在墨水印刷的祷言上微微发烫,就像与之产生了心有灵犀的共鸣。
他拥有高贵的血脉和低贱的出身。他异于常人的敏锐让他发现了自己和格列高利主教的相同之处。尽管主教刻意抹去了他们之间的关联,丹还是推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他是格列高利见不得人的私生子。
按理说,主教应该保持终身的纯洁来侍奉神明。丹无疑是格列高利的污点,他一辈子都不该与格列高利相认,也不可能享受到分毫的父子之情。
或许是出于年岁渐长而想要后代的人伦之情,或许是出于遗弃孩子而长年积累的愧疚,格列高利找回了这个本不该找回的私生子。
他于情感上的确是个孤儿,但他并不孤单。
他自认是神的孩子。光阴神的教诲于他,已成了人生的信条;他的家,就存在于光阴神的神国。
他把《光阴神教典》合在胸前,反复向光阴神诉祷着他的崇敬与坚持。信仰帮助他度过单调寂寞的修道院生活,他也将修行视为自己终身的目标。
亚当推开修道院教室的门,眼前却骤然出现一片坟地。
今天是修道院学生集体为亡者祈福的日子。他们来到了明都城外最大的公墓,这里埋葬着许许多多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