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吩咐太监赐下文房四宝,以示隆恩殊荣。
“宗庙昌盛亦是朕心中所愿啊。”陆存梧感慨道。
姜端不动声色的瞥了眼姜鸢,开口道:“帝裔繁茂确是社稷之福。”
“那么依侍郎看,何人做得中宫之位啊?”陆存梧轻飘飘的扔出问题。
“大将军赤诚忠勇。”姜端话说一半。
“可惜了,韩家没有女儿。”陆存梧吃了口菜,笑道,“朕总不能娶了韩翃吧。”
“陛下这可难倒臣了,且不说臣任临川多年,京中待嫁女子臣并不知许多。”姜端颇为尴尬的理了理袖子,“这,家中夫人管得严那。”
“莫说是别家女子,就连崔氏族中和自家姊妹,臣都不得多见那。”姜端至此,终于光明正大的看了姜鸢第一眼。
“娘娘安康?”他拱手,自然而然的岔开了立后的话题。
“有劳兄长挂心,无恙。”姜鸢与他四目相接。
“侍郎兄妹情深。”陆存梧举杯,赞道。
“诶,情深何止兄妹。”姜端摇晃着起身饮尽杯中酒,“臣亦心牵十二王爷,听闻王爷长相颇似陛下,果真是……”
他停顿半刻,继续道:“兄弟同根那。”
陆存梧神色一凛。
祖制不许父子二人共为京官,常理都是父亲外放,留儿子在中枢以谋更好发展。可姜家恰恰相反、剑走偏锋,原因就在于二人行事作风截然不同。
天子近前需要直言进谏的诤臣,而地方管辖则需要手段玲珑的权臣。
换句话说,姜端此人比姜回秩难对付多了。
这位姜家公子当年弱冠之龄成为了殿前钦点探花郎,不知是多少女子的春闺梦里人。
走马上任后更是兵不血刃剿了好几股山匪,还据本弹劾了好几个与匪勾结的属官,这其中甚至不乏世家大族子弟。没过一年,他更是引得临川崔氏以嫡女结姻亲,在临川彻底站稳了脚跟。
想要做到这些事,横冲直撞是不行的。
都察院姜公的名头固然大,可从殿前罢朝一事来看,众臣追随姜公不过凭一腔热血,一发现自己官位不保,立刻纷纷变节。若当日换了姜端在朝,事情必不会如此轻易揭过。
姜端故作醉酒,可说出的话句句点在要害。
他说自己多年不在京中,意味着姜回秩告老还乡这事就此作罢,可若是再问
及其余政事,他也可以「不熟」推搪。
而后他又提起十二王爷的长相……
陆存梧知道姜鸢不会拿此等掉脑袋的事到处说,可她不说,不见得姜端就猜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