琛会想,母亲这么早开始备菜是因为家里饭点也很早,晚餐根据时令而调整,一般夏天在五点半,冬天天黑的早可能四点三刻也能吃上晚饭。家里开店做生意,正常情况中午不会宴请客人在家吃饭。
经营生意的父母,饭点根据自身习性而变化,徐琛却没有固定的饭点习惯,就好像河流里的一颗普通的水草,在家里需要遵守父母的规则,在军营遵守军营的规矩,直到退伍。
入伍也只是为了偿还高昂的两税给父母,退伍的那一刻,压在身上的债务只剩下了六年的两税,着实是一件快乐的事。又分了家,父母再不愿意也要根据华夏国法规给自己一个居所,分到了这套很小的房子,生活作息开始随意而为,不需要按照规则来定义生活……
然后徐粼住进了徐琛的家。
徐粼刚来的第一年完全不说话,给什么就吃什么,大部分时候都是警惕地盯着徐琛做事情。医生说徐粼口腔和嘴巴外的伤都是能够完全恢复的,不愿意说话是创伤后遗症,需要慢慢引导。
徐琛退伍之后,进入退伍的队长开的公司上班,不能带着徐粼一起去公司,但是又没有闲钱请个保姆照顾徐粼,徐粼又不会讲话无法出门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只能提前准备好早午餐。自己做饭水平,口味上大部分是模仿记忆里母亲做的菜,并且他做菜不尝菜,现在碰上不讲话的徐粼,好吃与否只有端上桌之后才知道,幸好母亲的厨艺天赋分配到了一些在徐琛身上。
早餐有时候出去买包子豆浆,大部分时候自己做两人份的早餐,中午的午餐就需要前一天晚上做好,放入餐盒里。徐粼虽然不讲话,但是智商没有问题,烤箱和微波炉一教就会,但是徐琛怕他出问题,前面三个月中午午休会回家,陪同徐粼吃中饭,吃完饭陪他看会儿电视或者准备晚上吃的菜。第四个月开始,中午逐渐不回家,让徐粼自己加热午餐。原本想在家里装摄像头,扣扣搜搜买了设备回家,安装的时候,徐粼恐惧的表情让徐琛明白他不愿意被监控,于是又转手出掉了。
在外他们是兄弟,在内徐琛就像个新手父亲带着完全不懂事的大龄儿子。想到这儿,徐琛毫无察觉地笑了一下。
徐琛从冰箱里拿出在化冻的猪肉丝,加入水和一勺盐加速化冻,再从橱柜取出黑木耳,拿出一只小碗倒入水将它泡发,转身看了下厨房外面的墙壁上,那只老式钟盘的时间,算了下还有多久炖锅里的排骨就可以准备收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