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跟我出去,不要再哭了。”
穿着蓝色肚兜的小家伙抓着墨天的袍子,抬起小脑袋问道,“娘亲真的会回来吗?爹爹没有骗人。”
“爹爹骗你们干什么,爹爹保证他会回来的。”
......
两百年后,在阳城一处小镇上今日格外的热闹。因为今天是四月四祈福节,三阳镇上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准备好祈福祭拜用的东西准备去回安寺。
三阳镇是一处热闹的小镇百姓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其乐融融生活幸福。清晨的时候下了一场小雨,石板路上的屋檐下还滴着水珠,杨君文推开木窗子,闻着外面清新的空气。一股子泥土的芬芳味和雨露的味道袭进鼻尖,让人心旷神怡。
王大娘推门而进慈祥的看着他,“文儿,你快点出来。昨儿个刘三爷定了五幅对联和字帖,还有一些邻里间定的七七八八的对联需要你写上呢。你爹已经摆摊子去了,你也快些,我等下准备好祈福要用的东西,你回来的时候和我一道去回安寺去。”
杨君文转过身,白皙清隽的脸上一双眉眼弯弯的眸子看起来让人心生好感,“急什么,我哪日落下来过,娘,你要对我有信心。”
四月四祈福节并非就去拜一拜求一求,家家户户还要贴新对联,在门口两边抹上公鸡血驱邪避凶,还会做上特色的小食来供奉神像。
此时的三阳镇上热闹纷纷,熙熙攘攘人群涌动。在一处摊位前站了好一些人,一位少年拿着毛笔在宣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一副对联。
杨君文放下毛笔,旁边的杨大叔笑得开心,收好对联递给一旁等待的高五,“哈哈,高老弟你拿好,你可是看到了,这是现写的。君文这字比那些夫子写的都不差。”
高五接过对联看了看,很满意,“君文这字确实不错,哈哈,这对子也是他才想的吧。这么一手好字还有文采,不去上京可惜了。”
杨大叔摇摇头无奈的道,“哎,他这孩子就不想去上京。我和他娘说过他几次,都没有用,就连以前教他的李老夫子和他说,都说不通他。”这个儿子明明才华不错,喜欢读书,平日里就喜欢看一些史记典学,一看就是读书人,可读书人哪有不想要功名的。
三阳镇附近就只有一处寺庙,还是离镇子一里处的回安寺。回安寺建在阳峰岭半山腰上,来这里上香的几乎就是方圆的一些百姓。杨君文跟着杨大婶两人走在小道上,杨大婶手上提着篮
子里面放了一些祈福祭拜的东西还有香烛,走路比杨君文还快。
看着旁边气喘吁吁的少年,杨大婶好笑的道,“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