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叶,商议增加产量的问题。
“华叶,你的机械厂,如果增加10倍的产量,应该没有问题吧?”,赵华叶就是苦笑:“大哥,就是每天10辆的产量都不一定卖出去,要是10倍的产量,我卖给谁去啊?再说了,一辆三轮的成本就是近1000元,每年3600两就是360万,要是卖不动,不超过两年,我就得破产,再说了,我也没有这么大的资金啊?”。
赵华根可不管这些,看到的只是产值:“华叶,你不是跟农行的关系不错嘛,贷款4000万应该没有问题?”,赵华叶苦笑:“大哥,不是贷款的问题,问题是销路,只要销路上去,别说贷款4000万,就是8000万也行,现在农民刚刚有些发展,还不是很富裕,一辆三轮的售价,起码要1800元,农民根本买不起,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赵华根不死心,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华叶,销量问题,我给你解决一部分,全县有130万人,几十万家农户,加上周边的城市,我看能行,这样吧,我给你想办法销售2万两,你敢生产吗?”。
赵华叶眼睛一亮:“大哥,你要是敢给我销售2万两,我就敢生产”,赵华根心里早有盘算,这个事情,还是要找亓县长,他一定有办法。于是,赵华根就有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齐长青,亓长青听了却是没有反对,就在一次镇长会议上,捎带着说了一下,每个站长要包销400辆,一共50个乡镇,这2万两就不成问题了。
赵华叶就按照大哥的说法,从银行贷款4000万,加足马力开始生产华叶牌三轮车。虽然外观不是很好,可是质量不错,重要的是,赵华叶采用一项看起来不起眼的新技术。以前的三轮车都是骑式的,赵华叶改成坐式的,就跟汽车的驾驶室差不多,本来是一个无意之举,只是赵华叶看着顺眼而已。
没有想到,华叶牌三轮车一出厂,就有老百姓购买,第一批生产的3600辆竟然脱销,赵华叶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无意之举,正是解决了三轮车的一个大问题。问题来了,华叶三轮车成了抢手货,价格一路炒到2500元,各地的镇长就不高兴了。都纷纷找到亓长青,要求亓县长兑现当初的诺言。亓县长可是有话在先,要求每个镇长销售400辆,亓县长无奈,只好给赵华根下指标,赵华叶的三轮车一辆也不能自己卖,全部给县里的50个镇长。到了此时,赵华根的脸上才有了笑容。
现在赵华叶的机械厂,每年的产量就有3万6000辆,产值是真正的突破5000万了,赵华根完全有了吹嘘的理由。就是镇财政收入也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