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枝始终有一个念想,那就是让乌龙村里的人致富,但也知道,创业不易,都害怕亏损,都不敢卖出第一步。赵华枝就跟赵华叶商议,是不是拿出一笔钱来,支持村里的人创业。赵华叶说没有问题,就拿出来了1000万,还是老规矩,占大头,占51%的股份,村里出资400万,占30%的股份,谁创业谁占19%的股份。赚钱了,按照股份收益,亏损了个人不亏,赵华叶跟村里承担。
这个措施还是很吸引人的,村里立刻就有人报名了,而且不少,前前后后有30人报名。赵华枝归纳了一下,有10大类,25个小类,其他的都是重复,这样很不好,在一个村离就有两家不合适,就让他们在内部竞争,只剩下一家,最后确定了25家小微型企业。
投资额度是5万元起步,最高20万元,若是半年之内效益不错,村里再追加投资30万元以上,大部分选择了10万,一场乌龙村轰轰烈烈的创业运动开始了。林素英跟赵慧君经过商议,两个个合作经营豆制品,领取了20万元创业资金,林素英占10%的股份,赵慧君占9%的股份。
鉴于创业需要地皮,村里拿出了100亩,在村里成立了创业园区,每家的地皮占2亩,日后扩大了,可以再增加1至2亩,一般说来就够了,都是小型的企业,一般雇佣工人10几个,2亩地是足够用的了。
林素英经营的是豆制品,分四个种类,一个是豆腐,一个豆腐皮,一个是豆腐乳,一个是臭豆腐。这些都是快销商品,保质期不是很长,尤其是豆腐跟豆腐皮,保质期也就一天,臭豆腐跟豆腐乳是真空包装,保质期也在3个月,也不是很长的。林素英有自己的办法,派出了自己的人员,在周围120个村庄设立了代销点,每个代销点,每天2包豆腐,一包豆腐皮,这是硬性的销售任务,达不到这个要求的,不做为销售点,臭豆腐跟豆腐乳随便卖,但必须有是先付款。这个办法不错,豆腐是一般老百姓的家常菜,一个村庄每天2包豆腐是很正常的,林素英的豆制品厂,很快的就有初级规模,每天有240包豆腐每天就是3000多斤,加上其他的三个品种,每天的营业额也在3000以上,利润保持在20%以上,每年就是600元的收益。
林素英跟赵慧君,每个人就能分得50元左右,着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两个的赶紧更加上进,很快的就达到了营业额5000元以上,按照这样的计算,两个人只要经营两年,就苦于完全成为村里的富户,进入小康之家是很容易的。
赵慧君尝到了甜头,每个月的收入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