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近帐篷,迎面看见墙上贴着几张大红纸,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
干爹从帐篷走出来,笑着对我和俞主任说:“呵呵,已经选出来了,足足三百名饲养员,一个不少。”
我和俞主任相视一笑,先走进了帐篷。
干爹笑着追问:“呵呵,难道你们的地块也有着落啦?”
俞主任说:“是呀,就在山边那一带,我们尽量选择集中和平整一些的地块,将近四百亩的样子。”
干爹吐了吐舌头,开始犯难,“好是好,关键是咱们村的耕地本来就不多,现在一下占去三百五十亩,让那些失了地的人咋办?难道躺在家里坐等分红呀?”
俞主任带着疑惑看向我。“哦,是有这样的问题,许主任,这可怎么办呀?”
我笑了笑说:“这有什么不明白的?之前说过,失了地的村民可以腾出手干点别的事,比如外出打工,或者来合作社干活,总之肯定有事做。”
干爹急了,忙问:“闺女,合作社已经选聘了三百名饲养员,哪有活分给其他村民干呀?再说了,多出来的工资谁给?从哪解决?”
我说:“呵呵,这问题我早想好了。你们想呀,近两百座暖棚,哪个不需要巡逻和保洁?饲养员的工作量很大,三百人,近两百座暖棚,不可能顾得过来,他们一定需要帮手。既然是合作社,而且绝大多数农户参加,有钱大家赚,我们可以适当压低饲养员的工资,匀出一部分给其他打杂帮工的村民,赚些零花钱总是可以的。让其他村民一出门就有活干有工资拿,才是真的一起受益共同致富啊!”
干爹笑着说:“我明白了,你是想从饲养员工资中匀出一点给他们,确实是好事,让大家都有活干,多少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这个主意好,我赞同。”
俞主任也点了头。
“如果项目得以实施,以后咱村就不用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都改种饲草,比如苜蓿还有玉米,卖给合作社青贮起来,能大幅增加收入。”
“你说什么?让大家改种饲草?本来地不多,小麦产量很低,解决口粮都成问题,还想青贮玉米,恐怕没人会同意。”干爹和我明显有了不同意见。
我坚持说:“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每亩一年的收益才一两百块,这里还不算自家出的劳力,如果把这些劳力解放出来干点别的,恐怕实际收益会成倍增加。我想过,俞王村之所以越来越贫困落后,跟村民保守封闭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很多人宁愿守着一亩三分地紧巴过日子,也不想走出去创收。”
干爹还是不理解,又说:“有这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