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们更熟悉了解情况。”
杨兴朴应声说道:“既然是讨论交流,作为包村领导,我谈一些个人看法。合作社发展模式已经不新鲜了,全县其他乡镇都在套用,而且据我所知,种植百合的村子还有不少,市场已经饱和,我认为应该想想其他的路子,比如号召大家种植马铃薯,这个可能更加适合一些吧?”
此话一出,现场忽然静得出奇,其他人都看向我和贾书记,带着奇怪的眼神,一副坐等好戏开始的样子。
我想了想反驳道:“杨镇长,既然大家都种百合,正好说明市场有很大需求,而不是已经饱和,做项目应该选拿手在行的做,马铃薯并不适合卧龙沟村,因为那里阴寒潮湿,很少有人种植,你的想法是很奇特,但要做别人都不愿做的事情,先不说收成怎么样,群众那边就不好动员呢!”
杨兴朴红着脸解释:“许书记,你别生气,我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故意针对你的意思。”
我淡淡说道:“这我知道,现在言归正传,我个人认为在卧龙沟村发展百合种植是有一定前景的,大家还可以积极讨论。”
贾书记急忙打断,说道:“我相信小许的眼光,先把这事定下来,小杨,会后你找村干部讨论一下,一百亩试验田,搞搞试验,投资不大,但意义非凡,你负责宣传发动,等来年好好搞一下!”
杨兴朴灰着脸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再说一下辛集村的计划,经过实地走访,与村社干部座谈交流,目前已经达成共识,准备在村里实施机耕梯田项目,以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
贾书记有些迟疑,随即疑问道:“这个问题其他村都存在,辛集村靠近国营林场,实施机耕梯田项目,会不会产生环保问题?”
我解释说:“我忘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已经征求了环保部门的意见,只要适度开发就没问题,具体尺度以上面的政策要求为准,多一亩是一亩,目前辛集村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三分,但荒山荒坡到处都是,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应该能极大缓解人地矛盾。”
辛集村的包村领导也赞成我的意见,做了些补充说明。
贾书记说:“不错,看来你的走访调研非常有效果,接着说吧!”
“针对大路村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商定了初步的项目计划,大路村离镇街道近,交通条件也好,讨论的结果是,由村上发起,组建一支货运队伍,专门负责全镇的物流配送服务,也就是邮政配送点,已经和邮政局取得联系,应该没什么问题。”
贾书记疑问:“小许,你的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