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地点点头:“放心吧,我一定小心护送。”
“拜托您了!”赵抃感激道。
(旁白):“赵抃一行到宜州后,稍作安顿,毛彦志即刻动身赶回衢州,迎护小徐氏去了……”
4、常平仓 日
正值青黄不接之时,赵抃带着属下对州府的常平仓检察储粮情况……
常平官打开粮仓,一股浓重霉味扑鼻而来。赵抃随手抓起一把稻谷,放手心稍用力搓了搓,几粒谷子即碾碎呈粉末状,赵抃细看了片刻,便问道:“这些稻谷何时入库的?”
常平官晓得遇上懂行的官员,便如实相告:“回大人,都是四年前入的库。”
“四年前?”赵抃追问了一句。
“是的,”常平官点着头说:“尽管年年翻晒,但此地暖湿多雨,早已成陈谷了。”
赵抃默默地点了点头。
5、府衙 日
赵抃回州府急找知州商议……
赵抃道:“常平仓稻谷入仓四载,早已陈霉,须换新谷。”
知州相告说:“朝廷规定,常平仓粮食存放三年后即作耗处理,去年本该更换,可州府无钱贱买新谷,只好耽搁下来。”
“今岁如何是好?”赵抃若有所思问道。
知州无奈地说:“州府钱库空虚咋办?”
赵抃道:“如此拖下去,常平仓粮食报废不说,后患不小呀。”
知州默默地点着头。
赵抃建议道:“去岁受灾,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部分乡民开始借贷购粮。不如本州向朝廷上报,开仓赈灾,置换稻谷,可否?”
“如何置换?”知州一脸惘然地问道。
赵抃道:“如今本府将粮食借于缺粮农户,等新谷收齐后加一成归还常平仓。”
知州听后点点头,但又提出了顾虑:“办法好虽好,可农户到时不还如何是好?”
赵抃胸有成竹地说:“农户借高利贷需按一至两倍归还,衙门只加一成,更为实惠。再五户借粮户之间相互担保,应无须担忧。”
“好,好,”知州一听连声叫绝:“就这么定了! ”
6、大街 日
衙役敲锣张贴州府告示……
“——,——,”衙役喊道:“皇上有旨,放粮赈灾啰——!”
衙役在墙上贴上告示,百姓纷纷围上前观看……
(旁白):“半月后,朝廷回复,宜州放粮赈灾立刻启动。知州贴出告示:三日之后,在常平仓门口开仓赈灾……”
7、常平仓 日
清晨,常平仓门前早早地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