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富有四海,赏赐大臣需要几个钱呀。取消奖励政策,不足以富国,反而有伤国体。况且国家财政经费不足,并不是现在最紧迫的事务,之所以财政经费不足,是因为没有找到善于理财之人的缘故。”
司马光反驳道:“所谓善于理财之人,不过是按人头征税,用畚箕收租,榨干百姓的财产罢了。百姓穷困,流离为盗,这难道是国家的利益吗?”
王安石不甘示弱:“不是这样。善于理财之人,能不加赋税而使国家财政充足。”
司马光一针见血道:“天下哪有不加赋税而国家财政充足的道理?一个国家有其固定量的财富。这笔财富不是在百姓手中,便是在朝廷手中。不论你实行什么政策,或给此政策什么名称,你只是把百姓手中的钱拿过一部分交给朝廷罢了。如果设法掠夺百姓,祸害甚至比增加赋税还严重。”他愤慨地说:“你这是桑弘羊欺骗汉武帝的话啊。”
两人争论了很久,毫无结果。
宋神宗只得看着两人的争论,没有表态。
(旁白):“宋神宗心里支持王安石,又不好批驳司马光的面子。所以没有表态,皇上没有表态,谁也不敢多嘴!司马光自知皇上倾向于王安石,便于熙宁三年(1070)向宋神宗自请离京,不再过问朝廷之事。范镇也被迫致仕归乡。”
15、赵府 日
司马光、范镇的离去让赵抃内心十分矛盾。这一天,赵抃拿出雷氏琴弹着,琴声听得出赵抃内心的重重矛盾……
夫人上前道:“老爷,今日的琴声怎会如此……”
赵抃站起来,道:“夫人,司马光、范镇都离去,我心中十分矛盾。原来,我真心希望朝政能够通过改革有所改进。但王安石大胆泼辣,伤筋动骨的做法我真不大赞同。”
夫人道:“你不是上奏皇上了吗?”
赵抃点点头:“我奏章道,制置条例司派遣青苗使者四十多人,下到各地,骚动天下。可是,王安石强辩自用,把天下公论当作流言蜚语,违背多数,欺骗百姓,粉饰过失,掩盖错误。”他无奈地摇摇头:“近来御史、谏官,多以言与王安石不合而离去;司马光也拒绝担任枢密副使而离京。朝廷的事情有轻有重,事理有大有小,财利对于朝廷来说是轻的,而民心得失向背对于朝廷来说是重的。”
夫人重重地点点头。
赵抃又说:“青苗使者一职对于事理来说是小的,而朝廷中皇上身边的侍臣及谏官御史的任用取舍对于事理来说是重大的。现在不放弃财利却轻易丢失民心,不罢去青苗使者却轻易地舍弃敢于直谏的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