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大爷大娘们的唠嗑队伍。
“大娘,自家编的草席竹篮什么的,您知不知去哪儿卖?”
不涉及自身利益时,人们还是很热情淳朴的,小姑娘嘴甜还礼貌,大娘们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哦?菊花巷有卖鸡蛋的?怎么不送去供销社呢?”
据热心大娘说,这菊花巷乃镇上居民买卖农副产品交易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如今已是文革第八年,政策早就没当初那么紧,私人做生意依然被严令禁止,社员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却允许买卖。
“送去供销社价格才四分钱一个,收购员会给你票证,菊花巷鸡蛋六分钱一个,但没有票证,懂了吧小姑娘。”
部分紧俏商品,如果没票证,那是有钱也买不到,不说那些大件昂贵的东西,光是烟酒茶糖这些副产品就供不应求。
与城镇人口每月定额定量供应各类票证不同,社员们除了逢年过节公社发放一些,就只有把自己种的农副产品拿去供销社换购,才能获得票证。
社员需要凭票和钱,城镇居民需要农副产品,所以就有了集市和交易街,不过这些零散的交易明显满足不了二者的需求,也就有了黑市的存在。
阮清秋暂时没打听黑市,万一被人举报投机倒把,那就得不偿失了,谢过热心的大爷大娘,她刚准备走,却被人叫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阿婆主:up主——b站视频创作者。
悄咪咪说一句,作者见过有条巷子叫“菊花里”……
第8章 亲嘴儿救人
“小姑娘,我看你背个大竹篓,又问了这么多,是要卖东西吧,能给我看看吗?”刚才最热心的大娘和蔼地看着她,“要是适合,我们就买一点。”
这可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阮清秋清脆应了声,立刻把竹篓放地上,拿开遮阳的树枝,一众大爷大娘围了上来。
“这是啥?我看有点像蝲蛄。”
“这是小龙虾,据说三十四年前从岛国引进的,蝲蛄长在清澈的河水里,小龙虾田里、泥潭长大,是不一样的。”
阮清秋知道蝲蛄,还得感谢那位钓龙虾的阿婆主科普,与小龙虾同属一个科种,外形十分相似,常见于北方淡水河流,和入侵物种小龙虾不一样,它属于华国本土淡水河虾。
“嘿,老杨可以啊,这都知道!”
“你也不看看人老杨以前是干嘛的。”
“行了行了,就你们事多,人小姑娘等着呢!”
一开始说话的大娘打断了几人,连忙问阮清秋:“小姑娘你这小龙虾怎么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