瑗明白过来,那个和赵熹……的异族人,正是乌珠。
金国制度与宋朝不同,还保留着最原始的贵族体系,乌珠作为太祖的儿子权力很大,在燕京开辟了“行台”,即行动自主权极高的小朝廷,他也因此常驻在燕京、汴京两地,谁能想到他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建康?
还不等赵瑗细想,赵熹笑着回答了少女的问话:“他有些事情,先回去了。这儿是哪里不好吗?不过没事,咱们马上就去临安了,在那里,你们想要什么都可以和我说。住小楼好吗?北方没有小楼,住着玩玩,就是那种高高的……”赵熹描述了一下,两个少女歪着头看他,他忽然又不说了,声音有点哀求的意味:“住一阵好么?”
灰袍人再次传达了她们的意思:“郡主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临安。”
赵熹的声音很紧张:“他没有和你们说过吗?你们的母亲是我的姐妹,我是你们的……舅舅。在汉人的道理里,舅舅是很亲的,你们可以跟着舅舅住一阵,在南方玩一玩,散散心。”
灰袍人继续翻译,然而已经垂着头,他显然知道这些话不会是赵熹爱听的:“郡主们说,她们生下来就没有见过母亲,并不知母亲是谁,因此也不知舅舅。”
赵熹张了张嘴,好半天才找到自己的声音:“正、正是因为没有见过,所以才想着,带你们去母亲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他也不想生下你们以后就……”他的脸上忽然落下一滴泪来,少女们看着他,叽里咕噜地和翻译说了几句话。
赵瑗感觉到有一点奇怪,但说不出来,然而翻译的下一句话掐断了他的思路:“郡主们说,如果、额、如果她们的母亲是您的姐妹的话,现在应该在五国城,为什么要去临安看呢?”
赵熹迅速眨眼睛,把眼泪水眨散,那种浓郁的悲伤弥漫开来:五国城太远了,我……”
少女的话再次打断了赵熹,赵熹抬着头,去听那些他根本听不懂的话,可是话语落下去很久,灰袍人也不敢翻译,最后是妹妹样的绿衫少女呵斥了一句什么,他才敢视死如归地开口:“郡主们说、说……”
赵熹满怀期望地看向他:“说什么?你休用转圜,只告诉我便是。”
灰袍人咬牙道:“郡主们说,您与其把她们接到临安去住一阵子,还不如想想办法,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从五国城接回来。到时候,她们愿意在汴梁和自己的母亲团聚。”
汴梁已经属于金国,乌珠在那里常驻,她们作为乌珠的女儿,应该就是在汴梁长大的。
这和当众扇赵熹的脸没有区别,因为汴梁还是宋朝真正的首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