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而来。其实葱油饼各地都有,做法也不尽相同,舒宁的这款葱油饼是根据她的口味来的,爸爸妈妈哥哥也都喜欢吃。
饼好了,笋肉馄饨也下了锅。
一只只元宝状的小馄饨在汤水里下沉,沸水稍微煮一下,很快就浮了起来。薄薄的一层皮包裹着饱满的馅儿,快出锅前撒入香油、葱花、紫菜、盐调味。舒宁还准备了两个小碟子,一碟放醋一碟放王府大厨私人调至的牛肉酱,随便穆王取用。
别看只是两样小吃,因为和面醒面,舒宁竟然在厨房忙了将近一个时辰。
她端着托盘一走,王府的大厨们立即抓紧时间准备王爷的午膳。
穆王仍然待在书房,老皇帝给他安排了两位先生,轮流给他补皇子们从小到大该上的各种课。
舒宁恭敬地站在门外,等万公公通传。
穆王早已听得不耐烦,趁机让教书先生休息休息,他来到了中间的小厅堂。
万公公领着舒宁一块儿进去了。
穆王的目光落在了舒宁手里的托盘上。
舒宁紧张地行了一礼,恭声解释道:“王爷,这是民女最常做的两样小吃,葱油饼、笋肉馄饨,不知是否会和王爷的胃口。”
穆王认得这两样。
养父家里没出事前,他常吃这些,因为吃的频繁,觉得没什么稀奇,甚至不喜欢吃。等家里出事了,他在码头赚的那点铜板连每日填饱肚子都无法支撑的时候,街头那些小摊铺叫卖的馄饨、糕饼,突然就成了他想吃又吃不起的美味。
进京之前,他是关押在死牢的囚犯。
圣旨一下,当地官员争先恐后地来奉承他,请他吃大鱼大肉,那些人准备什么,他就吃什么,没有提过任何要求。再之后,他被官兵护送着来到京城,身份是高了,但仍然被一些人看不起,这几日穆王都在熟悉京城的人和事,暂且还没有考虑口腹之欲。
如今,只是两样扬州小吃,竟看得他必须压抑吞咽口水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