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手的向伦达摇了摇头,白芍芍的心登时哇凉哇凉的,快速回忆了下,心说感觉发挥应该还行吧,没感觉有什么很踩雷的话啊,类似“您”这种礼貌用语也注意到了,所以到底为什么学长会摇头?
因着主动把那些参考文献的观点都说了,而cssci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可能少,于是,光是自我介绍,白芍芍就说了将近半个小时,听得排在最后一个面试原本紧张不已的那个学长心态都调整佛系了。
“你把我要问的问题提前回答了。”翻了翻面前的论文打印稿,十指交握地放在桌上,栾院士面容微板,“但公平起见,我不能不问问题。”
“……那您问?”白芍芍茫然了几秒,试探道,心中一口气微微提起。
“嗯。”栾院士点点头,“你既然要当我的助教,应该有了解过我的主攻领域以及这门课要做的实验主要内容吧?”
白芍芍方才提起的心登时放下。
看来栾院士是要考她一些涉及纳米技术的知识,幸好她昨晚提前准备了!
这样想着,白芍芍脑中已经开始组织语言,却听栾云阳院士说:“所以你应该对我们学校前两年实现的通过人工技术合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也就是bec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看法和了解吧?”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白芍芍愣了下,她以为栾院士会考自己纳米技术,毕竟她已经发表过一片关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核心论文,显然是在这方面有所了解的。
似是看出白芍芍面上的意外,栾云阳笑笑:“以为我会问你纳米技术?没有必要。你即使看了,也一定看的是最浅显的那部分,我对浪费时间听纳米技术基础理论这件事没兴趣。再者,对于本科生来说,我还没确定成果的前沿纳米技术研究,让他们参加只是浪费时间,重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合成过程有意义得多。”
的确,实验课最重要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仪器使用熟练度,而不是抱着学生们会做出什么成果的奢望。就好初中刚接触物理化生时,老师们也都是只做众所周知的成功实验,而学生们连重复这个实验都很难做到完美成功,更遑论眼高手低地想什么研究成果了。
听栾云阳解释了下,白芍芍顿时明白。
比较巧合的是,她当时写那篇物理论文时,因为必须用到一些实验数据,又有京华大学三个物理专业老师的联系方式,便很方便地得到了一些打包过来的可公开数据和研究过程,其中便包括了两年前京华大学成功通过人工技术合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一些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