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成本是最低的,因此国内许多的类似9527厂的兵工厂实际上如果不考虑那些本地居民的就业,解散才是根本的路子。
他原本是觉得人民群众的力量最为伟大,所以觉得9527厂的突然崛起,拿下外汇订单时群策群力的结果,现在一看反而是这些老员工,技术员都一筹莫展。
所有的改变和转机都是由那位厂长陈铁军带来的。
“是个能人啊。”记者稀罕的捧着自己的相机,嘴里喃喃低语。
他的手法很谨慎,用自己的外套包裹了相机的里侧的绳圈,在双手紧紧的卡主,这样就算是在这个雪地里不慎跌倒也是可以保证机器的安全。
别笑他精神过敏,对于记者来说,身上最珍贵的就是这玩意儿了——海鸥kj2相机,大约的价格是将近五百元。
平日的维护不算,一份胶卷平均要二十元,名副其实的吞金机器。
记者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一百多,还是因为干的时间长,薪水上调了几次的结果,能不珍惜吗。
现在里面是已经记录了9527厂的不少画面。
任立本很快就到了陈铁军的办公室前,后者是热情的邀请他进了房间。
虽然没有暖气,但是好歹比室外好些。
房间很狭窄,还强行塞了一个行军床,上面被褥虽然是叠的整整齐齐但是根据那些厂里的工人来说,自家的厂长常常在办公室过夜,应该不假。
任立本点点头,有些佩服这个厂长的安贫乐道,然后在扫视了一圈,房间里除了书桌占地面积挺大,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装饰物,就是素白的墙纸。
倒是挺整洁的,看起常常有打扫。
总而言之,标准的一个清廉有为的形象顿时油然而生。
任立本也是肃然起敬,虽说这年头的人们普遍在廉洁程度上比较高,但是一个如此有才华的厂长,带动一个原本效益极差的厂子起死回生,个人确实丝毫没有什么享受,给人的观感就大不一样了。
“您好,我是《解放日报》的记者,任立本。”说完是出示了自己的记者证和单位信件,前面说了身份证目前还没普及。
“感谢您接受采访。”说话很客气,对于这样的人物,就算是被称为无冕之王的记者也是拿出了分外的尊重。
“任记者,我知道你们的目的,随意提问吧,我能回答的都会尽量回答。”
陈铁军微微一笑,显得很是亲和。
和这样的官方喉舌打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陈铁军追求的不是一个工厂的得失胜败,当然9527厂也是需要好好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