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背,我就想啊,多好的一个苗子,将来读书上了朝堂,是一个可用之才。”
“太公六稻,最后、最后背一次给老师听吧……”茂广林胸中有一口浊气,他悠长地往外吐,带着一股朽木的味道。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他早年枝繁叶茂,是寒门的荫庇。如今他老了,他也愿意把自己当作干柴,为大梁的百姓燃烧殆尽。
“文王……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闵疏声音颤抖,他不敢看茂广林,又心知这是最后一眼,再不看就或要悔恨终身。他也不敢背得太快,他怕茂广林最后一口气是附在了太公六稻上,背完书老师就长绝于世。他像是饥荒中捧着稀饭的小孩子,怕数完碗里的米就再也尝不到味道。
茂广林闭上眼,仿佛回到了当年他刚辞官的时候。
他觉得自己是懦夫,因为他害怕天下学子的推崇。茂广林知道那些华而不实的赞美将在某一日成为绞杀他的麻绳,所以他退到了朝堂之外,在京城开了一家私塾。
他没有几个学生,只有附近穷苦的孩子为了免费的粥饭愿意来混日子。可他们心里没有书,课堂上也都是蒙混过关。茂广林恨铁不成钢,又知道世道艰难不怪乎此。他教那几个学生读太公六稻,可他们不愿意学。
他问学生:“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学生背不出来,他实在气急,拿出戒尺要打,忽然听见窗外有一道稚嫩的声音小声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茂广林探出窗户去看,捉住了衣衫褴褛的闵疏。他小小的一团,缩在墙根底下,因为被发现了而感到害怕。小闵疏的眼睛大而圆,一眼就望到人心里去。
茂广林如获至宝,问他:“你会背太公六稻?”
小孩子不敢说话,茂广林把他抱进来,叫他再背一次,背出来就给他喝粥。
“可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要听我背吗?”小闵疏问:“那我能带回家给我娘也喝一口吗?”
小孩站在书桌前,一字一句背:“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三年前,闵疏敲开他的门,问他谁才适合登上大位。少年站在他面前,如芝兰玉树朗月入怀。
记忆里的声音和耳边的声音重叠在一起,稚童长成少年。那道声音逐渐拉长,变成了少年清澈又悦耳的嗓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这一切好似走马观花,那些回忆仿佛先帝堂前的梧桐树叶和私塾院子里的梧桐树叶纷纷扬扬交杂落下,如今就身份清白的闵疏声音哽咽,还在背:“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