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了,清远市公安局返聘他创办综合性杂志《清远治安》。我的侦探纪实文学作品已刊登在《清远治安》创刊号。由于编发创刊号时间太紧,来不及事先征得我的同意。如有不妥之处,请我原谅。并希望我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办好《清远治安》,力争成为公安宣传阵地中的一朵奇葩。
我又惊又喜,《清远治安》处理稿件的速度和对作者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钦佩。于是,我毫不犹豫,将我手头刚完稿的又一篇侦探纪实文学《红腰袋之谜》,寄往清远市连江路清远市公安局《清远治安》杂志社。我特别声明:因系打印稿,若不刊用,可不退稿、不回信。没想到半个月之内,我接到了袁启生的回信:稿件留用。1996年《清远治安》总第4期刊登了《红腰袋之谜》,并配发了作者简介。1996年11月21日,我又给袁启生寄去了中篇刑侦小说《黑盗人生》。这篇稿子采用的速度简直飞快,1996年12月初出版的《清远治安》总第11期刊登在显目位置。
二
袁启生不仅处理稿件快速,修改稿件也很仔细。他对我的每一篇稿件都做到了字斟句酌。他是先拟出修改方案,再电话征求我的意见,不是随便做出改动。修改之处并不多,少则几个字,多则三五个句子,有时甚至只有一两个字,但对整篇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有部中篇刑侦小说的题目原为《追向莫斯科》,他给我改为《在国际列车上》。我觉得改后的题目与小说内容更贴切。我另一篇小说的题目叫做《澳门第一案》,他建议改为《侦破澳门第一案》。这一改增强了动感效果和活力,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我在电话中当即表示同意。类似的修改,举不胜举。也有个别时候,我不同意他的修改,坚持我的己见,他并不见怪,只要我能说服他,他会完全尊重我的意见。这令我十分感动。我觉得他尊重的不是一篇文章,不是一条意见,尊重的是我的人格,是我的劳动成果,更是尊重了知识产权和《著作权法》。当今文坛,有他这种编辑风格的编辑,百里难挑。
收到刊发作品的样刊和稿酬,是作者最惬意的时刻。看到自己的辛勤汗水变成印刷品,换来报酬,得到社会的认可,写作中所受的一切困苦都变得清甜。我想普天下的作者,都会与我感同身受。袁启生完全掌握了作者的这种心理,真诚地给作者一个快乐和喜悦。每当《清远治安》出版,他都是及时地将刊有我的作品的样刊和稿酬同步寄出。有时甚至稿酬还比样刊先到。这对于我来说,每笔速到的稿酬,如同一场及时雨,洒进正迫切需要浇灌的田地。我记得2000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