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心探秘
首页

第118章 怀念编辑家袁启生

12月11日,我那年近八旬的母亲因患感冒引发重症,我和妻子于凌晨3时从长沙赶回汉寿县老家,送母亲进县人民医院治疗,一次交了数千元的住院费,但院方说还不够,还要交数千元。我们夫妇又于当天返回长沙,拟再筹集母亲住院治疗的费用。小车行驶至湘江二大桥桥头时,天已煞黑,街上夜灯闪烁。忽听车后一声响,小车猛烈的颤抖了一下。司机赶紧停车。我下车查看,是一辆吉普车碰了我们的小车,所幸无大碍。但对我的心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我按捺住满腔怒火,欲通知交通警察对吉普车司机做出处罚。此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显示号码,就知道是袁启生打来的。他告诉我:载有我的中篇刑侦小说《在国际列车上》的《清远治安》两本样刊今天投邮,稿酬提前一周寄出,估计要到了,要我注意查收。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接着,他又关心地询问我父母亲、我岳父岳母的身体状况。我为了不让他操心,我隐瞒了母亲患病住院的情况。接完袁启生的电话,我的心情与脸色渐渐发生变化,如同路边闪烁的霓虹灯,有了丰富的颜色。我想:袁启生做人做事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那样善待他人呢?我一挥手,放走了吉普车。

袁启生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我送来福音,送来吉祥,送来平安。我与他书信、电话频频往来,神交近十年,未曾谋面,但他在我脑海里却有着完整而又固定的形象。他那朗朗的笑声,总使我想起如来佛的脸膛,他那关心的问候,总使我想起观世音的眼睛。

袁启生如此尊重作者,如此尊重作品,除了因为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兼编辑家,出于职业的本能,充分理解作者的艰辛劳动之外,关键在于他那高尚的人品、人格和作风。据我从媒体和各方面获得的信息所知,袁启生是个历经磨难,痴心不改,风吹黄沙始成金的人。他出生粤赣相邻的山区,不满5岁父亲就去世。他只读了三年书。为迎接全国解放,他16岁就参加了地方武工队。1950年他被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海军,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转业到地方后,交替担任公安、文化部门的领导,而且主动放弃广州的工作,来到清远,投身山城的建设。他无论担任公安部门,还是担任文化部门领导,都多次遇险,但都化险为夷。他经历了八次车祸,最严重的一次摔断了腰骨。他都顽强地挺过来了。他不恋权位,只恋知识,他50岁考上北京鲁迅文学院高级作家研究班,埋头苦读三年,文凭、作品双丰收。他联络的作家,培养的作者,遍及全国各地。这一点打开《清远治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

相关小说

屋檐下(校园) 都市 /
屋檐下(校园)
小花喵
336998字08-31
冉冉向东 都市 /
冉冉向东
半杯茶
92855字08-25
耳听热潮 都市 /
耳听热潮
酥晚
162379字03-12
盛情难拒 都市 /
盛情难拒
类非卿
455794字05-04
兽医(1v1)h 都市 /
兽医(1v1)h
苏玛丽
113026字09-16
极道战迹 都市 /
极道战迹
斋生
682692字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