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报社刊登的文章大多转向鼓舞当代青年做实事,通篇都是华丽的辞藻,得到许多报纸读者响应。
孙博却是一直坚持,文章不应该只有歌颂,千篇一律的主题下只有事迹例子的支撑,才能走得长远,真正发人深省。如果说这篇文章让孙博眼前一亮,那么那篇故事却是足够让他惊艳。
短短一万字的故事,讲述的是在国家的号召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但是骄傲的少年腹有诗书,面对下田要做的农活时有许多不适应,又咬牙去克服的故事。
所谓一波三折,起承转合,三章一回环,最后留钩子,这故事里全都具备了。故事虽然写实,其中饱含的情绪却是昂扬向上的,能够引起不少处于相同困境的人思考,鼓舞他们,激励他们。
但无疑也是饱含争议的,和当下的主流不太适合。孙博很欣赏现在这种做实事,勤干活的社会风气,但是他也主张多点能够鼓舞人心的作品。
毕竟斗志会退却,唯有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才能让人心灵得到放松,调整后继续出发。奈何报社的主流已经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孙博的壮志也因为该类作品的缺少而渐渐掩埋在岁月长河里。
此时掩埋在心底的激情再次迸发,再加上微角报社再不出些作品留住读者,就真的快倒闭了,他决定赌一把。
孙博站着,脊背挺得笔直,双手撑在办公桌上,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又亮着光。林晖和陈予易知道孙主任这是有重要事情要交代了,也正了神色,竖起耳朵听着。
就听见孙博吩咐:“予易,你负责给这个向阳同志回信,发加急信,务必要留住他,千万不能被其他报社挖走。林晖你先把这期文章专栏的排版定下来,故事那里我们接下来三个人商量下,要怎么重新设计。”
“向阳向阳,我们报社能否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就看这回了。机会难得,咱可一定要珍惜。”
林晖和陈予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重视,知道这期的报纸很重要,自己一定得负责起来,于是一起齐身应道:“孙主任您放心。”
孙博松了口气,干劲十足,面上也露出了笑容,倒是那林晖脑子灵光,直接把问题说出口:“对了孙主任,这篇文章和故事稿费我们要怎么算?”
平时采用的文章字数在一千字以下,刊登上报纸后,是给作者两块钱。至于那故事是看质量决定的,低的是一千字一块钱,最高的是一千字五块钱。但这回不一样,瞧孙主任那重视的模样,林晖也不敢轻易做决定,这才有了这一问。
既是要赌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