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宗教题材舞蹈了,但还是不能和《千手观音》相比。《伎乐天》中,有佛性,但其他元素要压倒这点儿佛性,本质上就是一种敦煌舞。里头的佛性不比其他类似舞蹈多,只不过《伎乐天》中的佛性‘精纯’一些。
《千手观音》则不同,一些精神上的信念已经压倒了舞蹈本身——看完舞蹈之后,很难回忆起某个具体的动作,留下的更多是一种感动。
像《千手观音》这样的舞蹈,在后世能破圈,在这个时代则根本不用破圈!这个时代,佛教题材的作品不是‘冷圈’,舞蹈也是如今比较主流的娱乐方式。所以两者结合,表演本身又无可挑剔,形成的就是‘大势’!
在观音诞之后,第二日,宫中就召《千手观音》的舞者进宫表演。不只是宫中贵人,宫人们也都来观看。观看之后,虽然这些人不能强烈地表达某种情绪,但表演本身无疑是成功的。
而这次表演之后,红妃也获得了最大的好处...不是之前那样的‘体面’,也不是需要日后慢慢才能兑换的红利,而是当下就能让其他《千手观音》的舞者们嫉妒的眼红的好处——太后向女官发话了,令四司六局准备夫人行头,赐予红妃。
这就是要让红妃做如夫人的意思!
女乐中最高的品级就是‘如夫人’,起源于当初宫廷中皇帝的一次荒唐。
那时候女乐的品级最高还是‘红霞帔’,然而当时的皇帝宠爱某位女乐,不仅仅经常召那位女乐进宫取乐,还经常出宫拜访。这位女乐一时之间成为京师红人,许多王公贵族也常常在她面前答应、讨好!
只不过,受限于严苛的女子籍贯制度,这位女乐始终不能进宫做真正的宠妃。
但为了安慰美人的心,皇帝还是下令,她的一应仪制、待遇都如同宫夫人。后来这第一位如夫人的下场不算好,可‘如夫人’在这之后却传承了下来,成为女乐的最高品级。只不过说是‘如夫人’,其实还是和宫中夫人们有差距的。
皇帝也只有一后四夫人,可想而知其待遇有多高...而女乐,在籍的如夫人都有多少个了!
这有些像进士、同进士、赐同进士的分别,说起来都是进士,但其中的差距是很大的。
具体到夫人与如夫人上,正经的如夫人,而不是受官家‘青睐’的如夫人,待遇其实远不如真正的夫人。以最表面的‘月俸’来说,一位夫人的月俸是三千贯——这还只是‘零花钱’,夫人们的俸禄,除了钱,更多的是各种份例。份例无所不包,从衣服首饰,到分到宫中的一只鸡、一升米,都算得清清楚楚!很多份例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