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种种“优免权”,就主动投靠,双方互相利用大发钱财,慢慢的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集团。
比如一个商人从南方运粮到北方边镇,船在大运河上行走,按例要缴纳不少“关钞”。但这个商人只需花费五两银子雇请一个秀才押船,便可以通行无阻免掉一切税银。
区区一个秀才,便有这样的特权,举人和进士们的神通便可想而知了!
故而长此以往,官商勾结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后来大商人们不但与在朝官员暗通款曲,自家也不惜代价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一代代繁殖下来,明末的官员大多数都出自商人家庭,尤其以北方晋商和南方徽商最为典型。
最出名的晋商张、王两大户皆是亦官亦商,王家第二代王崇古在嘉靖年间历任兵部右侍郎等职;而张家第二代张四维担任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其弟张四教也是大盐商。张家、王家联姻的同时,还与陕西人大学士马自强家联姻,马自强的兄弟马自修也是大商人。
在这张巨大的关系网中,张、王、马三家几乎垄断了北部边疆以盐业为主的贸易。以至于御史永郜愤怒地吐槽:盐法之所以败坏,就是被权势之家所垄断。
李存明道:“你们这些读书人,一旦朝廷想要征收商税,便会用‘与民争利’的大帽子来压人。朕且来问尔等,为什么以前加征三饷时,你们不反对呢?怎么,大商人们是明朝子民,穷苦的农民就不是朕的子民了吗?”
“当然了,朕也承认以前加征商税存在一些失误,比如万历朝税务司不敢拿大官商开刀,只敢一味逼迫中小商人。这些政策上的过错,自然要改,但不是你们拿来抵制征收商税的挡箭牌!”
“朕奉劝诸位一句,屁股莫要坐歪了!”
一番诛心的话,说得在场的臣子们哑口无言,李邦华更是汗颜羞愧。
定下加征商税的政策后,早朝就此结束。臣子们自去招引流民来宁陵垦荒,又发榜招募壮丁当兵。
却不想过了几天,南京送来两封奏折。一封是史可法与兵部诸位官员联名上书,提出“联清平寇”的方针,建议派遣使者北上与满清讲和联盟。
对于这封奏疏,李存明置之不理。
但第二封奏折,却让他出离愤怒了。这一封奏折言辞激烈,抵制加征商税,几乎在南京各部的官员都签了名。
啪!
李存明将奏折甩在桌上,冷哼道:“朕刚提出加征商税的政策,还没正式实施呢,这群饱读圣人之书的伪君子们就跳了出来。好啊,朕不与你们啰嗦,朕要放狗咬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