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长治久安之势。
等番俄反过神来,江山都被蚕食了百万公顷了,不抢回来怎么行?
于是冬季休战、夏季再战,常年摩擦不断,按理说泽亲王远离京城,补给困难,就算是一时获胜也难以持久驻军,早就应该班师回朝了。
问题是朝中许康乾把持朝政,景阳帝君心难测,多年来未立太子。虽然泽亲王对毓王的皇位构不成威胁,但是许康瀚是长子,且素有贤名,在军中威望甚高,世事难料,难保哪一天许康瀚就咸鱼翻身了呢?
——于是二阴毒许康乾明里暗里下绊子,不想让泽亲王回朝。
泽亲王反正也不想回去了,京城明枪暗箭,还不如在边疆炮口兵刃都对着敌人,且大军在握即能威慑四方,也是对自己的保护,何乐而不为呢?
朝廷补给不充足,这些也难不倒出身特殊的泽亲王,泽亲王的母亲虞贵妃出身商户大家,京城首富余家的余老爷是泽亲王的亲二舅,山西首富的余家是泽亲王的大舅,山东首富的余家是泽亲王的三舅,总之余氏三兄弟敛天下之财。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子嗣凋零,只有太原的余家大舅膝下有一幼女,打小当儿子培养大的。这么算起来,亲妹妹的两个儿子许康瀚和许康轶也是最亲的后辈了。
这也算是虞贵妃在宫中多年来的念想和依仗吧。
朝廷拨给北疆军的三瓜俩枣基本转手就能花光,泽亲王只能把在番俄得到的东西——
能源、煤炭、金矿、药材等等源源不断地从暗路运回太原的中转站,洗白了之后则由各地余家的商铺转手出售,攒成军备和白花花的银子再运回北疆。
所以北疆军和安西军的财政状况,那可真是天地云泥的差别。
许康瀚在和番俄打仗的过程中,缴获了番俄不少好东西,发现番俄的火器大炮能耐严寒、机动性强、而且发射间隔时间短,就在军中改良,之后画成图纸,要求朝廷生产。
户部全是赤字,自然不会要多少给多少,但是还是在京郊的军备所产了那么一两百门。
其余的由余家在太原、塘沽、河北、外蒙、菏泽等地秘密的兵工厂偷偷生产不同的部件,从不同的地点运往北疆,许康瀚再安排专人组装调试,其他的军火的制作也是这么一个过程。
许康瀚不在朝中,这些运输、周转——俗称走私的环节,都是由翼西郡王许康轶完成的,许康轶多年来对外飞鹰斗狗,弯弓射箭四处游玩,给外界表现出骄奢淫逸,不喜别人近身,其实大多数时间全是在为皇兄许康瀚安排这些走私和军备的事宜。
本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