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外出打拼,但也不能脱离村两委的组织和管理,照目前情况来看,铜匠庄村已经成为典型的空壳村,到处是孤寡老人和年幼孩童,这是新的发展矛盾,应该和村里想办法解决,比如修建敬老院托儿所等等之类的公益项目,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去挣钱,同时也能减轻村干部的管理难度,另外还要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比如整顿村容村貌,硬化美化亮化村社巷道以及农户房前屋后,不能因为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就把整个村子给荒废遗弃掉。
她说这个问题已经凸显出来,村里也意识到了这个新的矛盾,但因村集体没钱,加上镇里因为我们村已经脱贫,不给扶持项目,所以没钱办事。
我说可以参照鸡窝村的创新做法,筹建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引导动员公司员工每月向基金捐赠一部分,累积起来就能集中财力办大事。
她有些惊奇,问资金由谁管理,出了问题就是大事,而且也不知员工有没有兴趣捐资。
我说鸡窝村可以做,铜匠庄也可以。基金资金可以让村委会代管,每家每月捐资一百元应该不存在任何困难,但也要做好资金管理使用的公开透明,
她没听过这样大胆的想法,追问具体操作流程。
我说余支书正往干爹家走,如果有时间也来聊一聊,很长时间没见面,想叙叙旧了。
她说有时间,现在坐车过来。
我等她挂断电话,又向李支书打了过去。
电话刚一接通,我就听到了熟悉爽朗的笑声。
李支书问我是不是想去他的农家大院,不等我说,急忙给我订房间说房号。
我说现在在干爹家,明天会去转一圈,问他最近生意怎么样,赚了多少钱。
他毫不遮掩地说,农家大院在村里开出了七家,规模大小基本差不多,就拿他们的农家院来说,光上个月就净赚了二十多万元,每户能有五千多块的纯分红收入,这还不算进来打工的工资,加上这个,每户能有上万元的收入,加入其他农家大院的农户也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全村因为旅游产业脱贫致富。
我听他笑声早已猜到是这个结果,又问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他说想扩大规模,甚至想和其他六家农家大院联合起来,成立餐饮公司,组建统一的管理团队,尽力降低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我正想说这个,听他早有准备,很是高兴,笑说早应该这样,村里有七家农家大院,已经埋下很多隐患,规模基本相近,提供的服务也大同小异,迟早会走入困境,既然有这样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