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着,他私有深意地看了萧远一眼,“我等乃陛下的臣子,大周的子民,自当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至于孰是孰非,还是等西北战事了了之后再论吧。”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萧远重复了一遍。
礼部尚书赵琦看着萧远的样子,直觉这人一定还有后手,后悔自己为何要冒头多这一句嘴,心里不免怨恨刚才那个起头的年轻人。
“陈老将军在鄯州镇守了几十年,突厥人的战马从来踏不进我大周的地界,若是没有他,西北边陲的百姓如何才能安居,赵大人的族人又如何能安安心心地在身在陇西赚尽天下钱财?我倒要问问,守望相助,你们可曾助过陈老一份力?”
赵琦心下大骇,生怕萧远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借着陈罕求援一事收拾自己。
赵琦身为礼部大员,本该代表着大周最繁复最尊卑有序的礼制,但是赵琦有个人尽皆知又人人装作不知的出身——他是商户子弟。
虽然大周立法开放,商人子也可参加科举,但千百年来士农工商,商户最是让人瞧不起的。
赵琦孤身进入官场,一步血一步泪地走到今天,更别提他还抱上了右相爷张甾的大腿,寻常人对于他的出身早就闭口不提了。
他自己也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一帮族人在陇西经商。
“萧大人……”赵琦脸上常年带着的笑意几乎要维持不住了。
“赵大人劳苦功高,我自是不会忘。”萧远语气平平,也不知是不是嘲讽。
“用兵之事赵大人不懂,自去猜测陈老将军受贼人蒙骗,但本官听闻三月前西北早有急报传来,请求朝廷支援,只是朝廷迟迟没有相应,陈老苦苦支撑,终于……?”
“萧大人倒是消息灵通,只是这故事不仅老夫未曾听说,连主管兵部的杨大人都闻所未闻啊,不知萧大人是从何得知呢?”右相张甾言。
“杨大人?”萧远示意杨谦发言。
“臣确有收到西北军报。”
“收到多时?”萧远问。
“三……三月有余。”
“那你为何不报?延误军情是何等大罪难道杨大人不明白吗?”张甾听见杨谦答话,突然义愤填膺地质问。
“杨大人,军报写的什么?”萧远好像没听到张甾的怒喝,继续追问杨谦。
杨谦看了看张甾,踌躇不敢应。
“杨大人知情不报可是有什么顾虑?”萧远见状,柔声发问。
杨谦想起今日凌晨在丞相府萧远震怒失态的样子,再看堂上这个年轻人云淡风轻、步步为营的做派,简直难以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